AI旗手李彦宏和他的新百度
如果没有陆奇百度依然会ALLIN AI,这事早在2012年就已经初露端倪,在那一年的百度年会上,李彦宏宣布百度将成立一个专注深度学习计划的研究院,第二年研究院如约而至,李彦宏亲任院长。再一年,吴恩达加盟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。从那时候开始一个全新的百度就已经悄悄起航了。
吴恩达加盟百度两年后,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的2016百度世界大会上,拥有超大规模神经网络的百度大脑正式亮相,彼时百度大脑语音合成日请求量已达2.5亿,语音识别率达到97%。2018年7月4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,使用了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技术的百度大脑3.0发布,此时的百度大脑每日调用次数已达4000亿次。
倪叔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提到,李彦宏在彭博全球商业论坛的谈话中,我们应该抓住他所谈到的AI技术对B 端的影响。
不管是传统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对C端上的时候,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AI端对B端的影响,这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。当大部分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流量生意上的时候,远在2013年的时候,百度就已经每年100亿砸在了AI上。
那时候陆奇和吴恩达都还没有加盟百度。
1、百度的底气
相比较于阿里和腾讯,百度有些“先天不足”。通过交易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以支付为核心的交易帐号体系,而社交关系链的迁移成本则像一个黑洞一样网罗住了10亿网民,在BAT三家的业务里搜索天然无法构建拥有超强粘性的帐号体系。于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百度毫不意外的掉队了。父子以为百度这种先天不足,反而倒逼了百度必须ALL IN 技术。
移动互联网的十年大潮里,小米、京东和今日头条等公司不断崛起,不断向互联网第三极发起挑战,市场被阿里、腾讯拉开了距离的百度成了反面教材,唱衰百度成了一种政治正确,似乎唱衰了百度后自己就能成为第三极。以致于人们忽略了一个显在的事实,抛开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排位不谈,百度一直都是家非常赚钱且越来越能赚钱的公司。
根据2018年百度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,百度在线营销收入同比上升18%,占总营收的比例却下降了6个百分点,百度营销之外的业务也开始发力创收。
互联网第三极的位置看似险像环生实则稳如泰山。
9月27日的彭博全球商业论坛上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提到,百度在全球四万名员工中有一万五千名计算机科学家,2017年福布斯评选了20位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领导者其中有10位来自于百度。百度的技术之所以和阿里的运营、腾讯的产品齐名在外,离不开对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。
2017年10月18日,李彦宏在《华尔街日报》主办的WSJ.D Live大会上表示,百度每年会把15%的营收用于研发,大约为100亿人民币。从启动深度学习研究工作、成立深度研究院并亲任院长开始,用一年100亿真金白银的投入,站在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上,李彦宏终于有底气喊出了那句:“Yes,AI Do”。